谈“孝”

我们中国人都讲究孝顺,大家一直认为孝顺是传统的美德,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。有这么一句话,我认为很有道理: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,绝对不可以把他当朋友去处。

我国有着悠久的“孝”传统,孝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。几千年来,人们把孝视为人的天性,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。《孝经》语:“夫孝,德之本也。又,天之经也,民之行也”,把孝当做天经地义的最高标准。孟子也曾说:“不得乎亲,不可以为人;不顺乎亲,不可以为子。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。”

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,到处可见孝的踪迹。人们大力提倡孝,认为一个人只有先做到孝,才能做好其它的事,连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,你还能指望他做好其他的事吗?并要求父母死,子女必须守孝三年;不孝的人不可以做官;而孝子可以通过举孝廉来做官。

古人“自天子以至庶人,无不是以孝为自身之本”,他们不仅提倡孝,也身体力行这一美德。汉文帝刘恒衣不解带侍奉其母,三年目不交睫,药必亲尝;董永卖身葬父,孝感动天;丁兰生不得奉养父母,故刻木为像,侍之如生;黄香夏扇凉枕席,冬亲身为父温暖被褥。这些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它们教育我们该如何孝敬长辈。

思及人的一生,充满了磨难,可是子女所受的苦却总是会在父母身上加倍。母亲怀胎十月,辛苦诞下我们;刚出生时,父母日夜守护,不敢懈怠;长大后,含辛茹苦抚育我们,任劳任怨,唯恐子女过得不好。我们中国的父母总希望子女成龙成凤,希望子女将来能过的更好。可许多人却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,埋怨父母,甚至怨恨父母。人们总说“养儿方知父母忧”,“天下无不是父母”,设身处地,将心比心,我们怎能不体谅他们的苦心呢?

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,社会变化很大,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如:老龄化加剧,独生子女增多,小孩的抚育成本增加,一家四老问题严重等。现实让我们不能再用以前的道德观念去约束人们,这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混乱。这个问题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,更需要人们自觉自愿养老敬老,不要让辛苦一辈子的老人晚年还要忍饥挨饿。

孝,不仅仅是养育,更要敬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父母需要的不只是安享晚年,更需要子女的关怀。所以,有空经常往家里打个电话,报个平安;在家给他们捶捶背,唠叨会儿家常话吧,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的。

“羔羊跪乳,乌鸦反哺。”动物尚知回报父母,况乎人哉!孝,是人之为人的根本,是人们修身的基石。每个人生于世间,绝不能对不起自己的父母,更不能不孝!

在此只愿天下的子女皆孝敬父母!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安度晚年!

【后记】

记得有关于母亲的四个谎言:1、小时候家里穷,母亲常说:快吃吧,我不饿;2、家里有鱼吃,母亲却啃鱼骨头,母亲说:快吃吧,我不爱吃鱼;3、半夜母亲糊火柴盒,让她早点睡。母亲说:快睡吧,我不困。4、孩子们长大了,给家里寄钱,母亲说:别寄了,我有钱。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了,我们总是安于享受父母的付出,把这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。孰不知,我们偶尔关切的一个眼神,一个动作,就让他们心满意足了。现在,我们慢慢长大,爸爸妈妈年纪也越来越大了,好好孝顺父母吧,多陪他们说说话,多一些交流,不要让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!

基础09临床1 杜玉

(共1184字) 阅读全文(262) | 回复(0) | 引用通告(0)

发表评论

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